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遇见,有的人匆匆一眼就擦肩而过,有的人短暂结伴后重回人海,真正能够相守一生的不过寥寥几个人。
在不断地相遇、分别后,那些面容早已随着时间变得模糊不清,如同过眼云烟一般,记忆也随之忘却。
可对于石小丽和她的战友而言,时间不过只是一串数字。
在那些激情峥嵘的岁月中,她们曾一起并肩同行,相互扶持。
对石小丽来说,战友不仅仅给了她勇气和陪伴,更是她往后余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分离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她抚摸着泛黄的旧照片思绪万千,为了再次见到曾经的战友,石小丽辗转多年苦苦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多年之后,在媒体工作者的帮助下,她们终于再次相见。
十八岁女知青,执着支援北大荒
年,石小丽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工作都不错,家庭条件虽算不上优越,但也吃穿不愁,让她自小受尽了宠爱。
石小丽的母亲是医生,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又很亲切,平日里很受邻居们的尊敬,正因如此,母亲也希望石小丽可以像自己一样,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
然而石小丽却并没有如母亲期望的那样走上医学之路,因为她的心中早已有了别的目标。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里都有一个当兵梦,石小丽也不例外。
小时候她最喜欢的事,就是缠着父亲讲行军打仗的故事,军人的勇敢威武和大义精神深深地折服了她,每次听到胜利的故事,她都会跟着欢欣鼓舞,听到动情处时,她也会流下热泪。
从那时候起,当兵为国家效力,就成了石小丽一生的梦想。
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席卷全国,上海市也召开了誓师大会。
会议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这一长串的称号吸引了石小丽。
为了自己的当兵梦,她甚至没有和父母商量一下,第二天就向学校报了名。
很快,石小丽就被选入成为知青的一份子,而她要去的地方黑龙江密山,正是传说中的北大荒。
这件事开始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女儿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石小丽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能接受,可石小丽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她必须要去。
就这样僵持了好一阵子,石小丽的父母见真的无法劝动女儿,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年8月11日,十八岁的石小丽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第一批由上海支援北大荒的知青。
这一天,她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了火车站,火车站内人潮汹涌,几乎全都是即将下乡的年轻人和前来送别他们的家人。
石小丽刚迈上火车,心中就涌起了不舍的情绪,她回头看着父亲,父亲的目光也紧紧跟随着她,眼中满是担忧。
今日分别后,不知何时能再回到家,何时能再见到父母。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流着泪再次呼唤了一声:“父亲!”声音在喧闹的火车站里却微不可闻。
坐在火车上,石小丽擦干脸上的泪水,给自己打气:“要勇敢!要坚强!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她一边低声说着,一边看着周围和自己一样大的年轻人,正热烈地讨论着以后的生活,心中也燃起了期待。
车窗外的风景让石小丽的心情渐渐平复,同时也让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车子越往北开,眼中的景象就越发荒凉,楼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平原、荒地,和农民自建的小泥土房。
看到这些,原本热闹的车厢也开始变得安静起来,石小丽看见每个人脸上表情的变化,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原本的热情似乎到这里就褪去了一大半。
她这才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了解过“北大荒”这三个字的含义,也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一位战友,帮她面对艰苦生活
火车在密山站驶停,下车后,石小丽和一众人由解放牌汽车载着,去往各自的团。
一路上,石小丽的心情说不出的复杂,而到了团里以后,石小丽发现在她面前的,除了戴着领章帽徽的团长和政委,还有跟自己一样的知青们,除此以外再找不到其他的军人了。
石小丽这下傻了眼,眼前的情况和自己想象中的部队似乎一点也不一样。
还没来得及等她反应过来,大家就被安排着吃了午饭。
一个足有盘子那么大的馒头、飘着几片菜叶的汤,再加上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这就是石小丽来到北大荒的第一顿饭。
匆匆忙忙吃完饭后,她被带到了连队里的宿舍,宿舍跟她在上海的家一点也不一样,黑乎乎的墙壁沾满了被打死的蚊子血,看着屋内朴素的环境,石小丽忍不住落了泪。
初到北大荒的石小丽经常哭,因为这里的环境跟自己平日里的生活差距太大,她干活的时候会哭,被虫子咬了会哭,吃饭的时候会哭,晚上睡觉也会哭。
出生在上海的她,从来没见过大碴子和玉米面,第一次吃大碴子的时候,她被噎得咽不下去,于是每餐只吃很少很少的饭,根本填不饱肚子。
八、九月份,正值北方夏季蚊虫最多的时候,这里有石小丽从来没见过的大黑蚊子和牛虻,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一待几个钟头,没一会儿腿上就会被咬满红疹子,痒得不行。
石小丽总是忍不住用手去抓,一抓就会变成水疱,时间长了,两条腿全是水疱,又肿又疼。
石小丽做过好几次梦,梦中母亲轻柔地为她包扎伤口,她以为那是真的,可醒来后面对陌生的环境,石小丽又会忍不住哭起来。
宿舍的同志见她这样,每天都劝她,可石小丽一直听不进去。
直到有一天,她又一次把头埋在被子里哭泣时,一双手上前扯走了她的被子。
这双手的主人名叫钱伍捷,是新调来的医生。
钱伍捷拿出消毒水和药粉为石小丽包扎伤口,她的动作是那样温柔、小心翼翼,让石小丽暂时忘记了疼痛,直直地看着对方。
钱伍捷感受到石小丽的目光,问:“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石小丽一愣,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你包扎伤口的样子很像我的母亲。”
得知原因的钱伍捷温柔地安慰石小丽:“那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吧。”
钱伍捷的出现,对于当时的石小丽来说简直如同救命稻草一般,是钱伍捷的温柔和耐心,让石小丽学会了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强与勇敢,不能轻易放弃。
钱伍捷不仅仅是石小丽的战友,更是她的老师,是她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柱,石小丽像依赖父母一般依赖钱伍捷,将钱伍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年,团里决定修路,石小丽跟随连队上山,负责打炮眼,一共二十二炮。
谁知炮眼打好后,负责点炮的两位同志还未等连长的命令下来,就将炮点着了,紧接着炮声四起,还未离开山上的石小丽和一众知青都被这炮声吓住了。
被炸起来的树枝、石块噼里啪啦地落下来,炮声一下接着一下,有的甚至两三炮连在一起响,石小丽被吓得哭了起来。
回到宿舍的她,第一时间去找了钱伍捷,抱住钱伍捷就开始哭,钱伍捷一下又一下地拍着背安抚她。
钱伍捷的安慰,又让石小丽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此后她更加依赖钱伍捷,而钱伍捷也不断地用自己的温柔与耐心教导着石小丽。
渐渐地,石小丽不再像刚来时那样脆弱不堪,也不再轻易落泪了。
在没有任务的时候,石小丽和钱伍捷会像朋友一样四处走走逛逛,她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离团部距离较近的一个水库。
在那里,她们会放下工作时紧张的状态,一起嬉笑玩闹。
从小喜欢文艺的石小丽,很喜欢在钱伍捷面前唱歌,而每当她唱歌的时候,钱伍捷也会跟着哼唱几句。
这个时候石小丽就会哈哈大笑,因为钱伍捷五音不全,唱歌总会跑调,被笑话的钱伍捷也不在意,反而跟着石小丽一起笑。
在石小丽的记忆里,钱伍捷一直都是笑着的,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她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永远都是那样的淡然、坚强。
正是她的这种品质打动了石小丽,并在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中,一直深刻的影响着她。
对石小丽来说,和钱伍捷一起并肩同行的日子,是她在北大荒最难忘的记忆。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无言的别离后,她已不再懦弱
这一天下班后,石小丽照常先去了钱伍捷的住处,可迎接她的却是一间空荡荡的屋子。
石小丽找不到钱伍捷,心中甚是疑惑,四下打听后才得知,钱伍捷已经被调回原来的单位了。
没有留下任何的信件、地址、联系方式,钱伍捷就这样离开了。
这一刻,石小丽迷茫又失落,她的心里有无数个疑问:为什么钱医生就这么走了?以后她又该怎么样继续生活?
回到宿舍,石小丽在自己的桌上找到了一张她和钱伍捷的照片,这是她们在水库边游玩时拍下的,现在这张照片成为了钱伍捷留给她唯一的东西。
石小丽望着照片中的钱伍捷,看着她坚强的笑容,仿佛听到了钱伍捷在对自己说话:“小丽,不要哭,坚强一点,勇敢一点,你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啊,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还有许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
她不能停下,她是一名军人,要履行军人的职责,履行上级的命令,她还要为祖国效力。
短暂的悲伤之后,石小丽很快振作了起来,这是以前的她做不到的。
不久后,她被调到了二十三连农业队,在这里,石小丽遇到了一件之前从未做过的工作——割麦子。
她看着镰刀,连怎么拿都不知道,一旁年纪大一点的同志就热心地教她,还告诉她麦子最好六垄一割,这样能保证完成任务。
石小丽尝试了一下,发现根本拿不过来六垄,只好三垄三垄地割,可这样一来她的速度就比别人慢了许多,看着快要落下的太阳,石小丽着急起来。
也就是这时候,钱伍捷的面容再次出现在石小丽的脑海中,她想起钱伍捷曾对她说过的话:“不要惧怕苦难,低着头向前冲,这样就没错的。”
低着头向前冲!石小丽深吸一口气,开始埋头专注地割麦子,别人喝水的时候她在割麦子,别人休息的时候她也在割麦子。
直到最后一垄麦子也被她割完,她抬起头看着面前的空地,内心是无比喜悦。
此时的她想与钱伍捷分享内心的喜悦,她知道,钱伍捷也一定会为她的坚强而开心。
这之后的石小丽,遇到事情再也不会纠结为难,而是挺起胸膛向前进。
有一次工作时遇到了一条大蛇,她沉着冷静没有慌张,趁蛇不备,拎起蛇的尾巴就向天空中甩,甩了好长时间,等她停下来,大蛇早已没了生气。
得知这事的同伴们前来查看,有胆大的男同志上前把蛇捋直量了一下,这大蛇竟足足有一米七八,相当于一个成年男性的身高了。
石小丽看着没有生气的大蛇和同伴们惊讶的眼神,自豪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小丽的工作越来越出色,得到了同志们和上级领导的赞扬。
这时候的她,真正地完成了从少女到军人的蜕变、完成了从小到大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又过了两年,石小丽从部队退下来,原本可以返回家乡,可是在这片土地待久了,石小丽对这片土地有了深深地感情和责任,她知道这片土地还需要她。
于是石小丽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留在这里做了支教,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的学生。
同时,她还教导她的学生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不要退缩,勇敢地向前冲。
这时的石小丽,就如同当年的钱伍捷一样。
寻找战友二十余年,二人相见泪奔
年,四十岁的石小丽结束了手头的一切工作,终于回到了上海。
和分别许久的父母再次相逢,石小丽心中满是感慨
——当年离家的时候,她还是如花的少女,正值大好青春,如今归来,她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而父母早已满头白发。
石小丽和父母说了这些年来她的经历,一桩桩一件件,光是说完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而这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钱伍捷对她的帮助。
同时,石小丽心中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寻找钱伍捷。
她拿着钱伍捷那张已经泛黄的旧照片,四处打听寻找,遇见曾当过知青的人,就上前询问有没有见过照片中的人。
其实真正算起来,石小丽和钱伍捷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可这一年的时间,却让她永生难忘。
还没有回上海时,石小丽就已经拜托人在牡丹江寻找过钱伍捷,前后总计三次,都没有结果,所以这次回到上海,她更要不遗余力的寻找。
在这段寻找的过程当中,石小丽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只要有一点消息,她都会激动不已,无论什么方法她都要去尝试。
随着科技的普及,石小丽接触到了网络,她将自己的故事和照片通过网络传播了出去。
一天两天,她没有得到回复,一年两年,还是没有消息。
石小丽每天都在期盼着,有谁能够告诉她关于钱伍捷的消息,始终没有结果。
后来智能手机普及,各种社交软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又给了石小丽莫大的信心。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上传了与钱伍捷的合照,配文是“钱医生,你在哪里。”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石小丽却是流着泪水写出来的,然而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是石沉大海。
年,距离石小丽和钱伍捷分别已经过了四十多年,石小丽也已经寻找了钱伍捷二十多年。
这一年,石小丽带着全部的希望,找到了一个电视栏目组,向媒体诉说了自己的请求。
面对镜头,石小丽说起自己初到北大荒的场景,说起钱伍捷对她的教导,几度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主持人询问起她:“找到钱伍捷后,你最想对她说什么?”
石小丽哽咽地回答道:“我想告诉钱医生,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石小丽了,我变得坚强了。”
这样真挚的感情感动了节目组。
早在节目录制之前,得知情况的媒体工作者就动身,根据石小丽提供的信息,踏上了寻找钱伍捷的路,在辗转了多个地点多方打听后,终于找了钱伍捷,把她带到了节目现场。
节目临近结束时,钱伍捷缓缓从后台来到前台,看到阔别四十多年的战友,石小丽再也控制不住泪水,跑上前去深深地拥抱钱伍捷。
这一刻,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她们还是青春昂扬的模样。
在后来的谈话中,两个人一直紧紧握着彼此的手。
无论是石小丽还是钱伍捷,都对这次的重逢激动不已,而在问及当年为何突然离开时,钱伍捷流下了眼泪。
原来,当年钱伍捷的母亲突然生了重病,上级领导将她调回了原单位,方便她照顾母亲。
因为领导的命令,钱伍捷没有办法将事实告知任何人,她是悄悄离开的。
得知石小丽这么多年来都在寻找自己,钱伍捷十分感动,回忆起初见石小丽时她脆弱爱哭的模样,和如今简直天差地别,自己的话能够鼓励她改变,也让钱伍捷十分欣慰。
而对石小丽来说,二十多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结果,她的人生将不再有遗憾。
四十多年的别离、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寻找,终于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得以重逢,石小丽和钱伍捷的革命友谊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人。
钱伍捷的教导和陪伴,让石小丽蜕变成真正的军人,而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这不是个例,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前辈,相互扶持帮助着,用自己的力量换来了如今人民幸福的生活。
每一代人在享受前辈留下的果实时,也都应当铭记前辈们的人生,这样,那些美好的品质就会继续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