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王丑龙刘娟娟
“把垃圾杂物清理出去,重新进行了装点,县里资助了红砖栅栏,免费提供了菜秧苗子。你看看,院子干净整洁漂亮了,长出的菜也能换成钱了。”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段家寨乡木瓜山村村民王好俊开心地说。暖阳冬日,王好俊的家,红砖铺径,木栅围栏,三分大的院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像小花园一样漂亮。
静乐县委书记王昕(前排左三)调研庭院经济。
静乐县委副书记、县长宣文晓(左三)实地督查特色产业发展。
静乐县藜麦种植基地。
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
作为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静乐县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谋篇布局衔接乡村振兴,加强林、果、花、草技术应用,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稳定脱贫的“助推器”,激活乡村经济的“新引擎”,让方寸小院寸土生金。王好俊便是受益者。
静乐,古称鹅城,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太原、忻州一小时经济圈,素有“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之称,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藜麦之乡”“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县域名片。
中共静乐县委书记王昕介绍,近年来,他们立足当地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走好工业新型化、农业特色化、旅游全域化、产城融合化、环境生态化、社会文明化的发展路径,建设产业振兴、生态宜居、文旅康养、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崭新静乐,取得显著成就。
绿水青山惠民生
静乐县地处汾河上游,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作为山西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吕梁山片区集中扶持县,一度被贴上“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标签。如何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硬仗?静乐县的主政者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生态振兴、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生活成本高、支出高、收入低——这是山西大学驻庆鲁村第一书记刘英刚驻村时了解的情况。“农作物亩产低,过去为增加产量盲目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县里决定对庆鲁沟进行重新规划。”
委托山西省林科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制定规划、出谋划策,是静乐县实施庆鲁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第一步。按照“退人、退村、退耕”的要求,该县对6个村户人实施整村易地搬迁,并在搬迁村优先布局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光伏扶贫项目。
对于这样的实施方案带来的益处,静乐县委副书记、县长宣文晓不知道在心里算了多少回的账:6个村的1.12万亩耕地全部退耕,按每亩补贴元计算,每年户均增收元;8个村的荒山全部造林绿化,已完成亩,通过造林专业合作社又带动户贫困户年均增收元左右;种植沙棘、杏树等经济林,5年后进入盛果期每年能人均增收元;聘用生态公益林管护员19名,每年劳务收入人均能增加元。
“除了这些,还有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比如岩子村发展的养驴产业,庆鲁村发展的小杂粮加工产业。还有覆盖8个村的光伏电站,共带动了户贫困户每年增收元。”宣文晓说。
通过数年努力,年,这条沟域里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据了解,待庆鲁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后,流域内森林覆盖率将由3.5%提高到63.2%,庆鲁沟由水土流失区变为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为全县35条整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引领。
同时,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为抓手,静乐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扎实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途径,先后完成汾河上游两岸荒山造林绿化重点工程30万亩、汾河县城段综合治理、碾河水景公园改造,致力打造风神山和泉庄流域两处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生态林区以及王端庄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走出一条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立县之路。
如今,鹅城大地群山为篱,植被丰茂,生态环境良好,年均负氧离子浓度为个/立方厘米,其中适游期4~9月负氧离子月平均浓度为个/立方厘米,县城内12个公园星罗棋布,建成区绿地面积达.6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22公顷,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健身康养、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明确定位谋发展
“近年来,静乐县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脱贫攻坚,全县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静乐县委书记王昕自豪地说。
“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是静乐县的3大定位。”望着眼前风景俊美的农家小院,王昕说,“我们将农家小院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提出‘五个一’模式,就是全域发展‘一块菜地、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唤醒广大农村沉睡的,也是农民手中宝贵的闲置资源,让毛细血管活力充沛。小小院落串联起来,就是动力强劲的假日经济、后备厢经济。”
脱贫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成为静乐县的当务之急。无论是鹅城镇杨家湾村45岁的武迎芳,还是丰润镇李家庄村70岁的高锁拴,或是神峪沟乡神峪沟村38岁的李变英,说起“庭院经济”,个个喜笑颜开。
按照规划,静乐将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促进休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式旅游设施农业。其中,以“出景观,见效快”为原则先期种植杏树株,打造“一片果林”示范村;以户为单位种植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品种,全面发展“一块菜地”;在全县12个乡镇,以户为单位全面发展“一窝家鸡”。首期打造~户示范户,并对~户农家院子进行评选,首期示范户发放“最美静乐院子”奖牌,每户补助元。
“发展‘庭院经济’可以说是人人能参与,户户得实惠。”静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郝丽军表示,到目前为止,县财政共拿出万元,在全县12个乡镇个行政村全部开展,户覆盖率达74.3%,平均每户投资元,1万余常住户户均0.38亩菜地,种植品种主要为西红柿、黄瓜、豆角等。
“庭院经济”“一块菜地”,能够实现蔬菜的精细化管理,松土、除草、补施农家有机肥,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实现了品质的提升。下一步,该县将重点开发“静乐小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