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红柿妈妈
怀胎十月,一朝落地,这个世界上好的小生命诞生,也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礼物。作为新手宝妈,好奇与担心同步存在。
新生儿是一个巨大的海洋,有许多知识需要宝妈去用心的探索,像下面几个实用且常见的“新生儿小护理”,你了解多少?
“妈妈,你看,妹妹像外星人一样,头皮上面脱皮了一样!”大宝指着刚出生1个月的妹妹,顺手就忍不住去给妹妹撕下来。
“别动,宝贝!”妈妈赶紧制止大宝。
“宝贝,那个是乳痂,不能随便撕下来的,要不妹妹会感染哦。”
对于新生儿的乳痂,俗称“头垢”,要学会“忍”。
“忍”在新生儿护理中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忍住无知的,忍住“想当然”的举措,会对孩子有很大的益处。
(一)头垢,我大手一挥就解决了吗?
新生儿刚出生,身体特别柔软,特别是卤门,都被叮嘱不能用力触碰。新手爸妈在护理孩子的时候,要特别的轻柔小心,或者避免直接触碰。
所以,在给孩子洗头的时候,会留下油脂,与灰尘堆积结合,就成为了孩子的头垢。
许多新手爸妈担心头垢阻塞孩子的毛细孔,于是将头垢直接撕下,反而让孩子感染了。
专家建议:用植物油或者橄榄油,轻轻擦拭头垢处,等30分钟以后,待头垢软化,才可轻轻撕下,如果头垢较重,可重复此步骤,直到清除为止即可。
(二)捏鼻子,这种人为的力量有用吗?
“来来来,奶奶给乖孙捏鼻子喽,捏的高高的,捏的美美的!”小米的奶奶抱着孩子,笑呵呵的给小孙儿捏鼻子。
“妈,你这个方法有用吗?宝宝会不会不舒服。”女儿在一旁有一点担心,再摸摸自己的“扁平的鼻子”,心中充满了怀疑,但看到母亲的笃信样子,又不敢打断。
大家小时候是否经历过“捏鼻子”,以使看上去扁平的鼻子“又高又挺”这算是提高孩子未来颜值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用吗?
新生儿的高鼻梁遗传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是看不出未来是不是高鼻梁。
专家建议:不建议人为干预孩子成长,因为孩子的鼻梁骨是非常柔软脆弱的,一点不小心就容易造成伤害。
其次,孩子的耳咽管很短,捏鼻子容易使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三)肚脐护理,很微小,很重要。
“妈妈,你看,我感觉宝宝的肚脐有点不对劲”。奶奶定睛一看,孙女的肚脐感觉有一点红肿化脓。
恍然想起什么,这两天洗澡,医生叮嘱过,要护理好肚脐的,乡下很少有这种习惯,就忘记给孩子护理肚脐了。
新生儿的脐带是与母体链接最重要的桥梁。孩子落地以后,医生剪断脐带,孩子开始独立生长与世界,但依然需要全家人悉心的照顾。新生儿出生的最开始一周,肚脐的护理要特别细小,也特别重要。
因为,剪断后的肚脐容易感染,孩子又特别柔弱,所以,新生儿出生一周要特别清理肚脐。
专家建议:
1)每天要注意2-3次用75%的酒精清洁护理,特别是洗澡后。
2)伤口不得随意重力触碰,也不等接触水源,要不容易化脓感染。
3)一旦发现化脓,红肿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四)新生儿黄疸相信大部分的新手宝妈都经历过,也都害怕过。
“你的宝宝有黄疸,建议入住保温箱,照蓝光”,医护人员通知晓雯,孩子有黄疸。
晓雯的宝宝刚出生,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难题:黄疸。
晓雯心中一万个不愿意,让刚出生的孩子就经历保温箱,仿佛这是一场大病一样。
晓雯慌了,孩子黄疸到底怎么处理更好,一定要让宝宝离开妈妈,独自经历保温箱蓝光治疗吗?
但真实情况是,宝宝出生后,出现黄疸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宝妈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就能顺利过渡。
1、学会区分孩子黄疸的严重程度:
轻度黄疸:面部微黄,而且面积仅仅在面部这一个部分。
中度黄疸:面部微黄以外,身体的四肢躯干也出了染黄的情况,就属于中等情形了。
重度黄疸:观察孩子的全身情况,面部,四肢,手心,足心如果也出现了面积的变黄情况,就要注意了,是重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是生理性的,在7天左右情况会好转恢复。
如果持续时长更长,并且伴随精神不振,吃奶不力,呕吐等不良情况下,医院接受治疗。
生理性黄疸的自我护理:
大部分的孩子是生理性黄疸,在家悉心照顾就可以慢慢痊愈,那有哪些是比较健康的护理方式呢?
挑选了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多晒太阳:阳光中的蓝光能够让胆红素发生光化反应,加速孩子的退黄,但也要保护孩子的眼睛,可以适当的身体来晒太阳,天然退黄。
记得一定不要隔着玻璃给孩子晒太阳,这样是没有效果的。
2)多喂母乳,尿液分散:多哺育母乳,加速孩子的排尿排便,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非常有利于孩子的退黄。
3)(但一定要注意母乳性黄疸的因素,就是越吃母乳越黄,这是病理性的,要停止母乳,但这种情况非常)。
新手宝妈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对新生儿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但经过各种育婴知识的科学了解以后,心情就会平和很多。
一个好的心情,一个科学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家庭幸福而平和的接受新生命的到来,也可以让这个新生命在妈妈的怀抱中健康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