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教育部正式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将劳动课从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
“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不少人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
如今又回来啦!
接地气
9月起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中小学生需学煮饭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劳动课程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义务劳动课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着重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流汗、锻炼和锤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
谈看法
学会谋生技能改变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局面
只会学习技能,不会谋生技能的学生,在如今的社会比比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是一种常态。学生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除了学习是正事之外,其他都算是小事。这也就造成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甚至连基础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
“别说是现在的小学生,就算是已经长大成人的90后,也有不少人连基本的洗衣做饭还不会。”学生家长王鑫说,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从小没得到锻炼。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门今年出实招,直接将劳动课设立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这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好事,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在学习之外,必要的劳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学生家长,非常赞成国家的这一规定,接下来,也将有意识地让自家孩子在家学习劳动技能,健康快乐成长。
“现在的小孩都比较娇惯,要培养他的自律、自理能力。”家长李程表示十分赞同该方案,他认为孩子放学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几天我们家长群里也在讨论这个事情,很多家长都说很好,非常支持。”
在随机采访中,还有部分家长表示此次印发的方案对孩子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些课程中涉及的基础家务、技能已早早列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我家小朋友从小就开始培养,像做饭、洗衣服这些基本家务他都会做,以后长大了我们也放心。”家长冷艳说。
谈落实
早已设置相关课程加大马力全力落实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作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去重视和落实这项教育。
劳动教育并不神秘,也并不高大上,而是一项很朴实和普适的教育。
放眼眉山,劳动教育在眉山各大学校早已实施。
“五一”前夕,东坡区百坡小学便开展了级学生劳动技能比赛。比赛中,参赛学生们化身生活小达人进行包饺子比赛,抻面皮、加肉馅、点清水、捏封口,现场各种造型优美、秀色可餐的饺子呈现在大家眼前。
现场,还设置了系鞋带比赛,同学们手脚麻利,一双双巧手,轻拿起一根根鞋带,将鞋带从一个个洞中穿插而过,最后再以一个蝴蝶结完美收官;在折叠衣物比赛现场,同学们动作娴熟,稚嫩的脸庞上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据了解,百坡小学首届劳动技能大赛围绕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和家庭劳动技能展开,共设计了系鞋带、系红领巾、折叠衣物、包饺子、变废为宝五个比赛项目。借力劳动比赛,对同学们进行劳动价值观渗透和劳动技能教学,让他们在劳动中获得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从劳动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这既是今后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
百坡小学仅是我市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有力实践。此次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劳动课程提供了方向指引,接下来,我市各中小学也将结合学校实际,开始行而有效的劳动实践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及建立良好的劳动品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